亦刜钲鼓推标竿释义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勿切,音拂。《說文》擊也。《玉篇》斫也。《集韻》斷也。《左傳·昭二十六年》苑子刜林雍斷其足。《白居易·劒詩》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誇我鍾可刜。不如持取抉浮雲,無令漫漫蔽白日。又《唐韻》《集韻》符勿切,音佛。義同。

【钲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汉书·平帝纪》:“遣执金吾候陈茂假以鉦鼓,募汝南、南阳勇敢吏士三百人。”《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每拜跪,节以鉦鼓……歌已,俯伏,鉦作,復揖舞。”金师拓《游同乐园》诗:“可怜欢乐极,鉦鼓散云和。”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下》:“或壮丽而为江山,或喧闐而为鉦鼓。”2.并称以言兵事。《汉书·东方朔传》:“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鉦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推】《唐韻》他回切《集韻》《韻會》《正韻》通回切,退平聲。《說文》排也。《增韻》盪也,擠也。一曰進之也。《禮·月令》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註》前牽爲輓,後送爲推。又移也。《詩·大雅》旱旣太甚,則不可推。《疏》不可令之移去矣。推是遠離之辭。又讓所有以予人也。《史記·淮隂侯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後漢·光武紀》推赤心置人腹中。又卻也,諉也。又《唐韻》昌錐切《集韻》《韻會》川錐切,音。順遷也。《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又《增韻》擇也,獎也,奉也。亦

【标竿】锦标之竿。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面,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綵银盌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2.作为标记之竿。元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奉圣人的命,就着王枢密立起标竿,拆到杨家清风无佞楼止。”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漕船催儹》:“本境河道,或有淤浅窄隘之处,水大时,宜于淤浅处插立标竿,使漕船凭为眼目以便由深通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