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光先五夜释义


【幽光】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唐韩愈《答崔立之书》:“诛姦諛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唐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頽俗。”明李东阳《雷公峡二十韵》:“有笔赞幽光,兹言敢终纳。”清龚自珍《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復,发露。2.微弱的光。唐李商隐《燕台》诗之一:“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郭沫若《脱离蒋介石以后》八:“街头巷口泛着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恬静的幽光,人到这儿,就好像魂游太虚之府。”

【先】《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霰平聲。《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又祖父已歾曰先。《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又姓。《韻會》晉有先軫。又《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音霰。《增韻》先之也。《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註》先猶導也。《史記·酈食其傳》

【五夜】1.即五更。《文选·陆倕<新刻漏铭>》:“六日不辨,五夜不分。”李善注引卫宏《汉旧仪》:“昼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黄门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唐王建《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之五:“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花月痕》第四一回:“五夜迢迢睡不成,灯昏被冷若为情。”2.指戊夜,即第五更。唐崔琮《长至日上公献寿》诗:“五夜鐘初动,千门日正融。”清姚鼐《景阳钟歌》:“万钧猛虡悬云陛,五夜蒲牢惊翠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