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妹有妹家流离释义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妹】《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昧。《說文》女弟也。《詩·大雅》俔天之妹。《衞風》東宮之妹。又同母異父曰外妹。《左傳·成十一年》聲伯嫁其外妹于施孝叔。又《易·說卦》上震下兌,歸妹。《雜卦》歸妹,女之終也。又《集韻》莫貝切,音眛。義同。又地名。《書·酒誥》明大命于妹邦。又國名。《汲冢周書》姑妹珍。《註》姑妹國,後屬越。

【家】〔古文〕《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又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

【流离】1.因灾荒战乱流转离散。《汉书·刘向传》:“死者恨於下,生者愁於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饉,物故流离以十万数。”颜师古注:“流离,谓亡其居处也。”晋葛洪《神仙传·彭祖》:“吾遗腹而生,三岁而失母,遇犬戎之乱,流离西域,百有餘年。”清方文《秋浦感怀呈刘伯宗》诗:“况乃逢世乱,流离客他乡。”邹韬奋《遗嘱》:“二十餘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於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飴。”2.指流转离散的人。宋叶适《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内藏诸库,储积丰衍,今流离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