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田每每资渗漉释义


【原田】田地。《左传·僖公二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杜预注:“高平曰原,喻晋军美盛若原田之草。”《诗大序》“周南召南谱”汉郑玄注:“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诗:“沛然时雨,雨我原田。”清恽敬《三代因革论四》:“鲁之税亩、邱甲,晋之州兵、原田,其见於书者也。”2.方言。高原上的田地。

【每每】草盛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杜预注:“喻晋军美盛,若原田之草每每然。”陆德明释文:“每,亡回反。又梅对反。”2.常常;屡次。晋陶潜《杂诗》之五:“值欢无復娱,每每多忧虑。”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行舟之中往往有题僕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僕诗者。”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他两个每每要下山去进取功名,今日是个吉日良辰,贫道都唤出来,问他志向如何。”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这黄角树每每爱寄生在别的大树上。”3.每逢,每次。唐封演《封氏

【资】《唐韻》卽夷切《集韻》《韻會》《正韻》津私切,音咨。《說文》貨也。《易·旅卦》旅卽次,懷其資。《註》必獲次舍,懷來資貨。又《易·乾卦》萬物資始。《釋文》資,取也。又《儀禮·聘禮》問歲月之資。《註》資,行用也。又《五經文字》齎,與資同。《儀禮·少牢饋食禮》資黍于羊俎兩端。《註》資,猶減也。今文資作齎。又與咨同。《禮·緇衣》民惟曰怨資。《尚書》作咨。又姓。《玉海》資氏。《留·風俗傳》黃帝之後。《四明志》會稽有資氏。又《集韻》資四切。與恣同。秦刻石文恣作資。

【渗漉】1.液体向下滴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滋液渗漉,何生不育?”司马贞索隐引《说文》:“渗漉,水下流之貌也。”《宋史·河渠志五》:“大河源深流长,皆山川膏腴渗漉,故灌溉民田,可以变斥卤而为肥沃。”清唐孙华《鹰坊歌与夏重恺功同赋》:“多畜驯鸽供餵饲,流血渗漉霑衿喉。”2.比喻恩泽下施。《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六祈輟渗”唐李善注:“渗谓渗漉,喻福祉也。”宋陆游《瑞庆节贺表》:“东渐西被,伟声教之混同;上际下蟠,报仁恩之渗漉。”清魏源《拟进呈<元史新编>序》:“是以膏泽之润,罕及於南;渗漉之恩,悉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