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湘纠合淼漫漫释义


【沅湘】水的并称。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楚辞·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汉刘向《九叹·远游》:“见南郢之流风兮,殞余躬於沅湘。”唐戴叔伦《过三闾庙》诗:“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郭沫若《汐集·题湘君与湘夫人》:“沅湘今日蕙兰焚,别有离忧罹此君。”

【纠合】亦作“糺合”。集合;聚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於成周而作诗。”三国蜀诸葛亮《南征表》:“乃更杀人为盟,糺合其类二千餘人,求欲死战。”唐刘知几《史通·载言》:“桓文作霸,糺合同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説张溜儿次日果然纠合了一伙破落户前来抢人。”叶圣陶《倪焕之》四:“是教育许多孩子的事情,一只手怎么担当得来!于是热切地起了纠合新同志的欲望。”

【淼漫】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泽水淼漫,俱钟淮泗。”唐王维《渡河到清河作》诗:“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清吕谦恒《西乡对月》诗:“银汉何清浅,金波自淼漫。”

【漫】《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半切,音縵。大水也。一曰水浸淫敗物。《揚子·方言》溼敝爲漫。又水名。《後漢·郡國志》成臯有漫水。又名。《水經注》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謂之漫。又漫漫,長遠貌。《左思·吳都賦》廓廣庭之漫漫。又雲色也。《尚書·大傳》卿雲爛兮,禮漫漫兮。又徧也。《公羊傳·宣三年》郊牛死,不言其所食,漫也。《註》徧食牛身。又放也。《前漢·藝文志》漫羨而無所歸心。又汗漫,渺茫貌。《關尹子·九藥篇》勿以汗漫曰道之廣。又澶漫,猶縱逸也。《莊子·馬蹄篇》澶漫爲樂。又川原之形。《張衡·西京賦》澶漫靡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