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方混混释义


【玉石】玉与石头。比喻好与坏、贤与愚。唐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宋王禹偁《次韵和仲咸感怀贻道友》:“如今玉石休分别,免被无辜刖卞和。”参见“玉石俱焚”。2.未经雕琢之玉。《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涇汭,其浸渭洛,其利玉石。”《汉书·西域传上·于阗》:“于闐国……多玉石。”颜师古注:“玉石,玉之璞也。”清朱彝尊《赠许容》诗:“故人衰病远莫致,纵饶玉石何人攻。”3.指玉。《汉书·杨王孙传》:“口含玉石,欲化不得。”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祥子在棚里坐着呢,人模狗样的,脸上的疤被灯光照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混混】”。1.指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纯朴未散的状态。《史记·太史公自序》:“窾言不听,姦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张守节正义:“混混者,元气之皃也。”2.浑浊。指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亦比喻社会环境的阴暗、肮脏。《文子·上德》:“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缨乎。”汉王逸《九思·伤时》:“时混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知。”3.混杂貌。唐韩愈《与孟东野书》:“混混与世相浊,独其心追古人而从之。”清黄景仁《念奴娇·渡江至京口》词:“花月茫茫,鱼龙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