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闻国政无虚日释义


【预闻】谓参与其事并得知内情。汉王充《论衡·逢遇》:“仓猝之业,须臾之名,日力不足不预闻。”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平章事》:“上谓参知政事崔知温曰:‘郭正一、魏待举等歷任尚浅,预闻政事,未可与卿等同名称。’”沙汀《淘金记》十六:“袍哥的信义已经很稀薄了;所以对他一向非常小心,避免预闻镇上的事。”

【国政】1.国家的政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罕氏常掌国政。”《汉书·匡衡传》:“衡位三公,辅国政。”《旧唐书·牛徽传》:“及茂贞平贼,自恃寖骄,多挠国政。”《三国演义》第三回:“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2.古代官名。即正卿。《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杜预注:“国政,正卿。”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虚日】空闲的日子;间断的日子。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村民见之,以鱼鱣非树中之物,咸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鱣父庙。”《宋史·食货志上三》:“祖宗建立真、楚、泗州转般仓,一以备中都缓急,二以防漕渠阻节,三则纲船装发,资次运行,更无虚日。”明刘基《送道士张玄中归桐柏观》诗序:“至正甲午,予来会稽,因得与群士大夫为宝林之游,而赋诗倡和,无虚日焉。”清曹寅《戏题王安节画》诗:“风泉浩浩无虚日,但起诗情是俗人。”赶集的日子。宋陆游《江亭》诗:“野市逢虚日,江亭候暮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