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篆古文光灿烂释义


【玉篆】1.篆书的美称。多指典籍、文告、符箓上的文字。汉王褒《立通道观诏》:“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蹟遗书,并宜弘阐,一以贯之。”唐孙逖《和左卫武仓曹赠右卫李骑曹》诗:“文场刊玉篆,武事掌金鐃。”《宋史·乐志十四》:“煌煌寳书,玉篆金缕。”2.指仙家名册。唐陆龟蒙《中元夜寄道侣》诗之一:“丁寧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宋向子諲《鹧鸪天·老妻生日》词:“玉篆题名在九天,而今且作地行仙。”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文光】错杂的波光。唐李贺《竹》诗:“入水文光动,抽空緑影春。”2.绚烂的文采。元鲜于必仁《折桂令·李翰林》曲:“五花马三春帝乡,千金裘万丈文光。”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赤嵌城高海色黄,乍销兵气变文光。”3.西汉文帝和东汉光武帝的合称。《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鉴武穆,宪文光。”李周翰注:“文帝、光武为宪法也。”典

【灿烂】鲜明貌。《文选·张衡<东京赋>》:“瑰异譎诡,灿烂炳焕。”薛综注:“灿烂炳焕,絜白鲜明之貌。”隋诸葛颍《奉和月夜观星》:“星月满兹夜,灿烂还相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微茫几点疎星,户前相引;灿烂一钩新月,木末来邀。”浩然《艳阳天》第二章:“马连福两手插在衣兜里,仍然呆呆地站立在灿烂的阳光下。”2.华丽;绚丽。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华袞灿烂,非隻色之功;嵩岱之峻,非一簣之积。”元乔吉《梁州第七·射雁》套曲:“鱼尾红残霞隐隐,鸭头緑秋水涓涓,芙蓉灿烂摇波面。”明何景明《画鹤赋》:“锦灿烂兮金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