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唐韻》《集韻》《韻會》作代切,音載。《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徐曰》一言舉二也。《玉篇》兩也。《廣韻》重也,仍也。《書·禹謨》朕言不再。《禮·儒行》過言不再。《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又子例切,音祭。《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读】《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說文》誦書也。《徐鍇曰》讀猶瀆也。若四瀆之引水也。《詩·鄘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毛傳》抽也。《鄭箋》抽猶出也。《朱傳》誦言也。《禮·文王世子》冬讀書,典書者詔之。又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云:祝融之樂曰《屬讀》。又曲名。《唐書·禮樂志》《讀曲》,宋人爲彭城王義康作也。又官名。《唐書·百官志》集賢殿書院有侍讀學士,掌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又姓,見《姓苑》。又《集韻》《韻會》大透切,音豆。義同。《周禮·天官·宮正註》鄭司農讀火絕之。《
【涕泪】1.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汉王粲《赠蔡子笃》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絶,目犹烂然。”宋司马光《送张兵部知遂州》诗:“闻道西州遗画像,使我涕泪空霑衣。”《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他就接连不断地打了无数的喷嚏,闹得涕泪交流。”2.涕泪俱下;哭泣。《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黄初二年,进爵,徙封燕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文帝又愍其如是,每为涕泪。”唐杜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诗:“古往今来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