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压帽檐低释义


【簪花】冠。《宋史·礼志十五》:“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花从驾还内。”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新进士释褐於国子监,祭酒、司业皆坐彝伦堂,行拜謁簪花礼。”2.犹戴花。清赵翼《陔馀丛考·簪花》:“今俗惟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3.古代书体的一种。明王彦泓《有女郎手写余诗数十首笔迹柔媚纸光洁滑玩而味之》诗之二:“江令诗才犹剩锦,卫娘书格是簪花。”清钱谦益《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之四:“芳树风情在,簪花体格新。”参见“簪花格”。

【压】《廣韻》烏甲切《集韻》《韻會》《正韻》乙甲切,音鴨。《說文》壞也,笮也,塞補也。一曰鎭壓。《唐書·柳仲郢傳》仲郢爲京兆尹,政號嚴明。爲河南尹,以寬惠爲政,或言不類京師時。仲郢曰:輦轂之下,彈壓爲先。郡邑之治,惠愛爲本。又《集韻》益涉切,音嬮。伏也,合也。又諾協切,音。一指按也。又於豔切。通作厭。足也,疾惡也。《前漢·叔孫通傳》朕甚壓苦之。 或作厭饜。

【帽檐】亦作“帽檐”。帽子前面或四周突出部分。唐李商隐《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诗:“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簷。”宋潘希白《大有·九日》词:“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金元好问《杏花》诗:“帽簷分去家家喜,酒面飞来片片春。”见“帽簷”。

【低】《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底平聲。高之反也,俛也,垂也。《史記·孔子世家贊》低回,留之不能去。又《談藪》王元景大醉,楊彥遵曰:何太低昂。荅曰:黍熟頭低,麥熟頭昂,黍麥俱有,所以低昂。又作氐。《前漢·食貨志》封君皆氐首卬給。《又》其賈氐賤減平。俱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