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有意在澄清释义


【昭明】显明;显著。《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孔传:“昭亦明也。”宋司马光《<吕献可章奏集>序》:“君子之讥著之策书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廼今圣化昭明,观人文以化成天下。”2.使显明。《国语·周语下》:“夫礼之立成者为飫,昭明大节而已。”汉班固《典引》:“臣固常伏刻诵圣论,昭明好恶,不遗微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乃共勒嘉石,昭明芳烈。”3.光明。《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昭明。”高亨注:“昭明,光明也。”《韩诗外传》卷三:“故天不变经,地不易形,日

【有意】有意图;有愿望。《战国策·燕策三》:“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岂有意乎?”《后汉书·孔融传》:“太傅马日磾奉使山东,及至淮南,数有意於袁术。”宋王安石《招叶致远》诗:“最是一年春好处,明朝有意抱琴来。”鲁迅《书信集·致邵文熔》:“在沪则弟识一二人,倘有意来沪一诊,当绍介也。”2.有志向。《南史·萧钧传》:“高帝执其手曰:‘伯叔父犹父,勿怨。所以令汝出继,以汝有意,堪奉蒸尝耳。’”宋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三代之衰,至於今且数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澄清】使变清。喻平治天下。《北史·儒林传·张彫武》:“帝亦深倚仗之,方委以朝政。彫武更以澂清为己任,意气自高。”1.渭肃清混乱局面。《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登车揽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元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巖未起。”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2.引申为安定。宋司马光《西斋》诗:“四境已澄清,还以书自怡。”3.清澈;明洁。晋陆云《南征赋》:“闲夜冽以澄清,中原旷而曖昧。”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