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突出半空云释义


【峥嵘】1.高峻貌。《文选·班固<西京赋>》:“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巖峻崷崪,金石峥嶸。”李善注引郭璞《方言注》:“峥嶸,高峻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峥嶸。”李善注引《字林》:“峥嶸,山高貌。”宋欧阳修《鵯鵊词》:“龙楼凤闕鬱峥嶸,深宫不闻更漏声。”巴金《砂丁》二:“那两座大山,甚至在黑夜里也耸立在两边,摆出它们的峥嵘崎岖的样子。”2.指高峻的山峰。3.卓越,不平凡。唐张说《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犖文艺,峥嶸武节。”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元龙本志陋曹吴,豪气

【突出】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王子於期齐轡筴而进之,彘突出於沟中,马惊驾败。”《后汉书·刘玄传》:“卬与湛殷疑有变,遂突出,独申屠建在,更始斩之。”《清史稿·邦交志二·英吉利》:“义律驰援,復被围。亟遣人突出告急於广州知府余葆纯。”2.突然出现。唐白居易《琵琶行》:“银缾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宋苏洵《权书上·强弱》:“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3.隆起;凸出。《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新丰有山因震突出,太后以为美祥,赦其县,更名庆山。”《隋唐演义》第四二回:“单全见説,登时

【半】《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又《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

【云】《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又云云:衆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