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三边月静释义


【正】〔古文〕《唐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載也。《周禮·夏

【三边】匈奴、南越、朝鲜。《史记·律书》:“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2.指东、西、北边陲。《后汉书·杨震传》:“羌虏钞掠,三边震扰。”《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三边,东、西、北也。”3.明时指延绥、甘肃、宁夏三地区。《明史·宪宗纪一》:“﹝成化十年正月﹞癸卯,王越总制延绥、甘肃、寧夏三边,驻固原。”4.原安边及定边、靖边三县的合称。抗日战争时期为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三边。毛泽东《组织起来》:“我希望你们回到关中去,回到陇东去,回到三边去……领导人民,领导群众,把工作做得更好。”5.泛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