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趣逍遥称漫叟释义


【旨趣】宗旨;大意。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孔子既殁,后世诸子各著篇章,欲崇广道艺,成一家之説,旨趣不同,故分为九家。”三国魏嵇康《<琴赋>序》:“览其旨趣,亦未达礼乐之情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挚虞品藻,颇为精核,至云杂以风雅,而不变旨趣,徒张虚论,有似黄白之伪説矣。”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诗:“千言距百韵,旨趣何绰绰!”如:本刊的旨趣在发刊词中已经说过了。

【逍遥】亦作“逍摇”。1.徜徉;缓步行走貌。《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姜亮夫校注:“逍遥即游之义。”《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刘良注:“逍遥,行貌。”《南史·袁粲传》:“家居负郭,每杖策逍遥,当其意得,悠然忘反。”杨朔《孤儿行》:“我正在街上漫步逍遥,忽然有只小手拉住我的衣角,眉开眼笑地仰着小脸蛋儿。”2.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成玄英疏:“逍遥,自得之称。”《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聊逍摇兮遨嬉

【漫叟】放纵无拘束的老人。唐元结老时自称漫叟。唐元结《漫歌八曲》序:“壬寅中,漫叟得免职事,漫家樊上,修耕钓以自资,作《漫歌八曲》。”清钱谦益《瞿五丈星卿挽词》之二:“宦况萧闲如漫叟,家居恭谨类恬侯。”清吴伟业《顾西巘侍御同沉友圣虎丘即事》诗之四:“漫叟短歌伤老大,散人长揖怒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