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筇枝与衲衣释义


【只要】连词。表示必要或充足条件。《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只要当来圆佛果,不辞今日受艰辛。”《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莫翁只要着落得停当,不争财物。”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凡是总经理要办的事,假如别人办不到,只要找梅佐贤,没有一件不能完成的。”2.直要;一味地要。唐李商隐《歌舞》诗:“只要君流盼,君倾国自倾。”《西游记》第五三回:“唐僧才吃两盏儿粥汤,八戒就吃了十数碗,还只要添。”典

【筇枝】筇竹杖。唐张祜《赠僧云栖》诗:“麈尾与筇枝,几年离石坛。”宋陆游《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百年醉魂吹不醒,飘飘风袖筇枝横。”宋陆游《游西村》诗:“药笈可赊山店酒,筇枝时打野僧门。”参见“筇竹杖”。

【与】《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又《博雅》如也。《前

【衲衣】1.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唐贾岛《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仁达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雪峯寺僧卓巖明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清黄景仁《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2.代称僧人。宋梅尧臣《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清顾炎武《楚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