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又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又《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又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
【坤元】与“乾元”对称。指大地资生万物之德。《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孔颖达疏:“至哉坤元者,叹美坤德。”《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故孕育羣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顺承天者,坤元之义也。”《陈书·高祖纪上》:“大哉乾元,资日月以贞观;至哉坤元,凭山川以载物。”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