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远卑辱释义


【知止】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朱熹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唐柳宗元《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宋程颐《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新唐书·李靖传》:“﹝靖﹞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諭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四游记·铁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

【卑辱】1.卑微屈辱。《管子·形势》:“臣下随而不忠则卑辱困穷。”《列子·杨朱》:“今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宋叶适《时斋记》:“荣宠艳丽矣,禄位酣美矣,而有甘澹泊,安卑辱以自终其身者,大则范世纪俗,小则委己顺命。”明薛惠《效阮公咏怀》诗:“卑辱诚未远,祸乱岂在多。”2.辱没。《汉书·匈奴传下》:“汉虽彊,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於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