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红湿释义


【篆书】小篆的统称。明王鏊《震泽长语·字学》:“集篆书《金刚经》备诸体,虽未必尽然,亦可见歷代书法之变。”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小书斋的门额上有篆书‘养心斋’三个大字的横匾。”2.写篆字。唐韩愈《<科斗书>后记》:“於时,李监阳冰独能篆书。”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天下太平四字》:“闻阮云臺师在相位时,每於岁除前,用松江花绢方牋篆书‘天下太平’,字如秦汉瓦当体,分貽知好。”3.即小篆。王莽时六体书之一。《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晋书·卫恒传》:“王莽时,使司空甄丰校文字部,

【湿】〔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集韻》漯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