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衔耀月轮明释义


【烛龙】中的神名。传说其张目(亦有谓其驾日、衔烛或珠)能照耀天下。《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謁。是烛九阴,是谓烛龙。”《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文选·谢惠连<雪赋>》:“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爥龙衔燿照崑山。”李周翰注:“爥龙,崑山神也,常衔爥以照。”唐吴筠《游仙》诗之十九:“烛龙发神曜,阴野弥焕炳。”元张宪《烛龙行》:“烛龙,烛龙,女

【耀】《廣韻》弋照切《集韻》《韻會》《正韻》弋笑切,音燿。光耀。矅,或作耀。《左傳·莊二十二年》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

【月轮】泛指月亮。北周庾信《象戏赋》:“月轮新满,日晕重圆。”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宋陆游《冬夜月下作》诗:“煌煌斗柄插天北,焰焰月轮生海东。”元尹廷高《芦沟晓月》诗:“滔滔流水去无声,月轮正挂天西角。”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七月望,俗谓之鬼节,芸备小酌拟邀月畅欢,夜忽阴云如晦。芸愀然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余亦索然。”郭沫若《残春及其他·牧羊哀话三》:“尹妈很伤心地哭了起来,恰巧那天上的月轮,也被一朵鹊黑的乌云遮了去,愈觉得令人凄楚。”2

【明】〔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又《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又《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又《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又《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又《詩·小雅》祀事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