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唐诗
> 子产不毁乡校颂
上一卷
下一卷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韩愈
子产不毁乡校颂
子产不毁乡校颂原文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子产不毁乡校颂注释
1、伊,句首语气词。侨,子产的名。2、礼,指治国的礼法纲纪。3、嚣嚣(xiāo xiāo),喧哗的声音。侨,教,嚣,押韵。4、这是“亦各言其志”的意思。《论语·先进》:“亦各言其志也已矣。”5、维,语气词。否(pǐ),恶。6、弭(mǐ),止。7、理,治,指平治。止,美,志,避,视,弭,矣,理,押韵。8、养老乞言,周朝兴盛的时候,曾奉养一些年老而有声望的人,让他们提意见,帮助把国家治理好。《经·大雅·行苇》序:“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gǒu,黄耇,老人之称),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9、谤者,指批评国政的人。《国语·周语》载: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批评他,他派卫巫监视批评他的人。最后国人忍无可忍,把他放逐出国。10、是,指示代词,这个。11、式,法式,榜样。12、维,通“惟”。这两句是说只因子产没有遇到圣君,他的教化就只限于一个郑国。化,教化。13、於虖,同“呜呼”。14、四海(天下)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只有君,没有臣(指称职的人臣)。15、《左传·襄公三十年》载:子产从政三年,舆(众)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子产不毁乡校颂译文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开始执政的时候),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坏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就要衰败了!” 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周初兴盛,(是因为)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周厉王)衰败,是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的结果。成功失败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子产啊,执政的方式(难得)。只因为难得,才治理一个郑国。真的都用子产执政的方式,帮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达到无限。哎!天下没有治理好,(是因为)只有君王没有贤臣啊。谁能继承子产之风?(谁又具有子产之才)?我思慕古人。
子产不毁乡校颂赏析
子产不毁乡校和周厉王监谤的故事,人们都不陌生。但韩愈却在他的《子产不毁乡校颂》中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这就使人感到很有新意,而且能够从中得到深刻的历史教训。 春秋时,“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当时执政的是子产,他以礼法纲纪治国,进行了一些大胆改革。这就招致一些人的不满,批评,甚至攻击。有人建议毁乡校,子产坚决反对。他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同导),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对别人的批评采取的这种态度,是完全正确的,用现在的观点来分析,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的。两千多年前的子产能够有这样的气度和认识,是十分难能的。孔子对子产的作法也十分赞赏。据《左传》记载:“仲尼闻是语(指上述子产的话)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孔子把仁当作崇高的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从不轻易以仁许人,现在居然据此即称子产为仁。这说明孔子认为这种作法就是仁的一种表现,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作法和孔子的中庸学说是一致的。孔子的所谓中庸,并不是要人们对人处事不分是非,模棱两可。对于那种巧言令色的佞人、乡愿,孔子是非常鄙视的。孔子的所谓中庸,就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之行也,度于礼,……事执其中。”(《左传·哀公十一年》)中庸学说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的两端,互相矛盾,又互相联结,应取长补短,以得其中,否则就会“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要避免事物的任何一端超过了界限(用现代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度”),就要求使两端(即矛盾的双方)都能及时暴露出来,使人们及时了解,采取措施,否则就会使问题堆积起来,变得积重难返,甚或酿成大祸。子产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否则“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同导),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些话正是这个意思。 正确的认识方法,导致了良好的效果。当子产执政头一年,有的人对他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洫等改革措施不理解,不满意,就怨恨他,叫喊“孰杀子产,吾其与之!”正如韩愈在中所说的“众口嚣嚣”,仇视到了极点。但子产既不因为这些人的不满而停止自己的改革措施,也不对不满的人采取镇压(毁乡校)的办法。而是如韩愈所说的那样,“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结果,子产执政三年之后,舆(众)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郑人从实践中认识到子产的正确,对子产的态度也从仇恨变成爱戴,起了根本的变化。正因为如此,韩愈在诗中称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榜样)。”这样的颂词,子产是当之无愧的。 韩愈在诗中,也举了反面的例,就是《国语·周语》中著名的周厉王使卫巫监谤的故事。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批评他,他不但不改,反而派卫巫监谤,加以镇压。大臣召公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建议他多方设法听取各种意见,然后斟酌采行。但是,厉“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可能是由于吸取了周厉王失败的教训,子产才能悟出乡校不可毁的道理(前面引述的子产的一些话和召公的话很相似)。 经过这样的对比,韩愈在诗中说:“成败之迹,昭然可现。”他通过两个历史故事,两种方法带来两种结果,说明管理国家应该采取甚么方法。当然,韩愈只是从巩固封建制度的立场出发的,但从认识论角度看,却有普遍的意义。 韩愈最后为子产的善政“化只一国”(他的教化只限于一个郑国),而大发感慨。”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韩愈以为天下之所以得不到正确的治理,就在于没有称职的良臣。因此,他对子产特别怀念。其实,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象子产这样的良臣,是很难被重用的,纵使一时能执掌权柄,实施改革,也免不了要遭到保守势力的攻击,一旦失势或死亡,其改革的善政便又复归失败,即所谓政以人举,也必以人亡是也。 历史的经验证明,健全的政治,不能只靠个别的圣君贤相,而要靠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以保证人民群众可以批评议论执政者及其作为,社会上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也都能及时反映出来,以便使人们通过实践、试验和比较,认识真理。否则就会如韩愈在诗中所说的“下塞上聋,邦其倾矣!”同时,制度还要保证使那些思想品质好、有才干的人材能不断地被选拔出来,担任重要的职务,使他们能大展宏图。
韩愈
简介
简介暂无
韩愈
的其它诗歌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华山女
送桂州严大夫
祖席 得秋字
李花赠张十一署
青青水中蒲三首
答张十一
调张籍
题木居士二首 其一
湘中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游太平公主山庄
春雪
听颖师弹琴
晚春
雉带箭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南山诗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李花赠张十一署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调张籍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山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晚春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琴曲歌辞。猗兰操
忽忽
示儿
子产不毁乡校颂
琴曲歌辞。岐山操
送穷文
石鼎联句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远游联句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
莎栅联句
同宿联句
征蜀联句
秋雨联句
纳凉联句
斗鸡联句
会合联句
城南联句
赠译经僧
赠贾岛(以下二首见《万首绝句》)
池上絮
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室张道士
潭州泊船呈诸公
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春雪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三字为韵,愈分得寻字)
知音者诚希
辞唱歌
赠张徐州莫辞酒
昼月
嘲鼾睡
赠徐州族侄(以下十三首见《遗集》)
赠河阳李大夫(李芃,河阳节度使)
苦寒歌
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海水
送郑十校理得洛字
送陆歙州傪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赠崔立之(以下十五首见《外集》)
送张道士
郓州谿堂诗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杜元颖也)
奉和李相公题萧家林亭(逢吉也)
和仆射相公朝回见寄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穆宗长庆二年,裴度罢)
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
奉酬天平马十二仆射暇日言怀见寄之作
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
镇州初归
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
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兼呈白冯二阁老
奉和兵部张侍郎酬郓州马尚书祗召途中…郓州之作
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
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或作酬张秘书因骑马赠诗)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
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留题驿梁
寄随州周员外
题广昌馆(在随州枣阳县南)
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周君巢也)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
次石头驿寄江西王十中丞阁老
从潮州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时宪宗元和十四年十月)
过始兴江口感怀
晚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绝句二章
题秀禅师房
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
题临泷寺
次邓州界
武关西逢配流吐番(谪潮州时途中作)
答道士寄树鸡(树鸡,木耳之大者)
送郑尚书赴南海
枯树
元日酬蔡州马十二尚书去年蔡州元日见寄之什
咏灯花同侯十一
祖席前字(送王涯徙袁州刺史作)
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宾客,愈奉和
独钓四首
次潼关上都统相公(韩弘也)
桃林夜贺晋公
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
次硖石
和李司勋过连昌宫
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
过襄城
同李二十八员外从裴相公野宿西界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李正封也)
酬别留后侍郎(蔡平,命马总为留后)
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李二员外
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作
赠刑部马侍郎(马总,时副晋公东征)
送张侍郎(张贾,时自兵侍为华州)
过鸿沟
酬马侍郎寄酒(马总也)
和侯协律咏笋(侯喜也)
闲游二首
广宣上人频见过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和武相公早春闻莺
和席八十二韵(元和十一年,夔与愈同掌制诰)
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得长字
游城南十六首。遣兴
游城南十六首。出城
游城南十六首。把酒
游城南十六首。嘲少年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
游城南十六首。赠同游
游城南十六首。赠张十八助教
游城南十六首。题韦氏庄
游城南十六首。晚雨
游城南十六首。落花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
游城南十六首。风折花枝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
游城南十六首。赛神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孤屿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西山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径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荷池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稻畦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巷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花源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楼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镜潭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湖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花岛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溪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溪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台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渚亭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洞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流水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
芍药(元和中知制诰寓直禁中作)
盆池五首
戏题牡丹
题百叶桃花(知制诰时作)
送李六协律归荆南(翱)
寒食直归遇雨
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卢汀也)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送侯喜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咏雪赠张籍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峡石西泉(一作寒泉)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蒲萄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井
春雪间早梅
早春雪中闻莺
梨花下赠刘师命
和归工部送僧约(工部,归登也,约,荆州人)
入关咏马
木芙蓉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春雪
晚泊江口
别盈上人
喜雪献裴尚书(裴均也,时为荆南节度使)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郴口又赠二首
题木居士二首
郴州祈雨
次同冠峡(赴阳山作)
李员外寄纸笔(李伯康也,郴州刺史)
叉鱼招张功曹(署)
宿龙宫滩
题楚昭王庙
南溪始泛三首(此诗乃长庆间以病在告日所作)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
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复一夕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王六,王建也)
庭楸
谴疟鬼
朝归
杂诗四首
读东方朔杂事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记梦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阁老张十八助教
题张十八所居(籍)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张籍、周况也)
早赴街西行香赠卢李二中舍人(卢汀、李逢吉也)
感春三首
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樊封以示愈依赋十四韵以献
送僧澄观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斯立)
猛虎行(诸本有赠李宗闵字)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李程也)
别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
答柳柳州食虾蟆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湘,字北渚,老成之子)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过南阳
泷吏
路傍堠(以下四篇并元和十四年出为潮州作)
食曲河驿(驿在商邓间)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
人日城南登高
病鸱
示爽
符读书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别墅)
送刘师服
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蜀客名次卿)
答孟郊
从仕
短灯檠歌
射训狐(德宗时裴延龄、韦渠牟等用事人争出其门)
孟生诗(孟郊下第,送之谒徐州张建封也)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宪宗元和五年时为河南令)
寄崔二十六立之
病中赠张十八
寄皇甫湜(湜,睦州新安人)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赠张籍
嘲鲁连子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
送陆畅归江南(畅娶董溪女)
题炭谷湫祠堂
赠刘师服
双鸟诗
送无本师归范阳(贾岛初为浮屠,名无本)
河南令舍池台
谁氏子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寄卢仝(宪宗元和六年河南令时作)
招杨之罘
李花二首
醉留东野
辛卯年雪
送湖南李正字归
送石洪处士赴河阳幕得起字
送李翱
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感春五首(分司东都作)
东都遇春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侯继时从王谔辟)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元和四年作)
苦寒
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
落齿
晚菊
新竹
县斋读书(在阳山作)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湜时为陆浑尉)
孟东野失子
三星行
剥啄行
赠崔立之评事(崔斯立,字立之,博陵人)
送区弘南归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寺在京城南门之东)
丰陵行(顺宗陵也,在富平县东北三十里)
郑群赠簟
刘生诗
忆昨行和张十一
寒食日出游
杏花
感春四首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永贞行
岣嵝山
古意
赠侯喜
贞女峡(在连州桂阳县,秦时有女子化石在东岸穴中)
赠唐衢
东方半明
桃源图
赠郑兵曹
条山苍(中条山在黄河之西)
龙移
鸣雁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龊龊
利剑
汴州乱二首
嗟哉董生行
烽火
出门
马厌谷
驽骥
古风
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
荐士(荐孟郊于郑馀庆也)
答张彻(愈为四门博士时作张彻愈门下士又愈之从子婿)
送文畅师北游
岳阳楼别窦司直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合江亭
县斋有怀(阳山县斋作,时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新即位)
送灵师
送惠师(愈在连州与释景常、元惠游。惠师即元惠也)
同冠峡(贞元十九年贬阳山后作)
醉赠张秘书
醉后
落叶送陈羽
幽怀
北极赠李观
岐山下二首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
江汉答孟郊
重云李观疾赠之
夜歌
暮行河堤上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员外翰林三学士
秋怀诗十一首
谢自然诗
琴操十首。履霜操
琴操十首。雉朝飞操
琴操十首。别鹄操
琴操十首。残形操
琴操十首。拘幽操
琴操十首。越裳操
琴操十首。龟山操
琴操十首。将归操
元和圣德诗
子产不毁乡校颂诗句
我思古人
伊郑之侨
以礼相国
人未安其教
游于乡之校
众口嚣嚣
或谓子产
“毁乡校则止
”曰
“何患焉
可以成美
夫岂多言
亦各其志
善也吾行
不善吾避
维善维否
我于此视
川不可防
言不可弭
下塞上聋
邦其倾矣
”既乡校不毁
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
养老乞言
及其已衰
谤者使监
成败之迹
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
执政之式
维其不遇
化止一国
诚率此道
相天下君
交畅旁达
施及无垠
於虖
四海所以不理
有君无臣
谁其嗣之
我思古人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