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又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又《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又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又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又《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又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
【老病】1.年老多病。《汉书·韦贤传》:“时贤七十餘,为相五岁,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后汉书·应劭传》:“故胶西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唐杜甫《旅夜书怀》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2.旧病。曾经患过而未根治的病。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陈先生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
【逼】《廣韻》彼側切《集韻》《韻會》筆力切,音偪。《說文》近也。《廣韻》迫也。《正韻》驅也。 《集韻》或作偪。詳人部偪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