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献俘囚释义


【不待】1.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唐韩愈《处士卢君墓志铭》:“处士少而孤,母夫人怜之,读书学文,皆不待强教,卒以自成。”《老残游记》第十四回:“那死人,更不待説,漂的满河都是。”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三八》:“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2.不想;不愿意。

【献】《篇海》同獻。《字彙》俗獻字。(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建切,音憲。《說文》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禮·曲禮》犬曰羹獻。又《廣韻》進也。《爾雅·釋詁》享獻也。《疏》致物於尊者曰獻。《周禮·天官·小宰》膳獻。《註》膳獻,禽羞俶獻也。又《膳夫》王燕飮酒,則爲獻主。又《書·益稷》萬邦黎獻。《傳》獻,賢也。《論語》文獻不足故也。又《爾雅·釋言》獻,聖也。《諡法》聰明叡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又姓。《風俗通》秦大夫獻則。又《集韻》桑何切,音娑。酒尊名,

【俘囚】1.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南史·檀道济传》:“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江左皇族,水乡庶姓,若司马、刘、萧、韩、王,或出於亡命,或起自俘囚,一诣桑乾,皆成禁臠。”宋苏轼《代侯公説项羽辞》:“臣闻汉王之父太公为俘囚,臣切庆大王获所以胜於汉者。”2.拘禁。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八:“予俘囚十年,外兄不知所在,今观公书此事,则再出世之语昭然矣。”金高士谈《丙寅刑部中》诗之一:“衅来无朕兆,意外得俘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