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原为佛教语。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悲悯。《智度论·释初品中·大慈大悲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南朝梁沉约《究竟慈悲论》:“慈悲之要,全生为重。”唐王维《鷰子龛禅师》诗:“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尼师曰:‘出家人以慈悲方便为本,此分内事,不必虑也。’素香拜谢。”巴金《家》二六:“太太,请你发点慈悲,可怜可怜我罢。”
【不瞬】不眨眼。《列子·汤问》:“纪昌者,又学射於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清王韬《淞隐漫录·莲贞仙子》:“丽娥声尤清彻,脆堪裂帛,响遏行云,生尤为击赏,频回顾之,注目不瞬。”
【诸天】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萨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南朝宋谢灵运《昙隆法师诔》序:“且三界迴沉,诸天倏瞬。”《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人民欢喜皆称嘆,诸天爱护讚精明。”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西游记》第十七回:“诸天遂来洞口报知。”2.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
【眼】〔古文〕《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又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