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识事輗軏释义


【粗】《廣韻》千胡切《集韻》聰徂切《正韻》倉胡切,音麤。《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禮·月令》其器高以粗。又《樂記》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莊子·秋水篇》物之粗也。又《廣韻》徂古切《韻會》坐五切,音伹。義同。 《集韻》或作觕。通作麤。俗作。字原从米从鹿。漢典考證:〔《禮·樂記》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 考證:〔《禮·樂記》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

【识事】了解事实;懂得事理。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夫识事未精,而轻为著述,此其不知量也。”宋邵雍《观物吟》之三:“识事事非易,知人人所艰。”漢

【輗軏】輗与軏的并称。汉刘向《新序·节士》:“信之於人重矣,犹舆之輗軏也。”《新唐书·陆贽传》:“故赏罚之於驭众,譬輗軏所以行车,衔勒所以服马也。”宋苏辙《<论语>拾遗》:“譬如车轮舆既具,牛马既设,而判然二物也。夫将何以行之,惟为之輗軏以交之,而后轮舆得藉於牛马也。”2.喻事物的关键。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已穷佛根源,粗识事輗軏。”3.指车子。唐薛能《将赴镇过太康县有题》诗:“十万旌旗移巨镇,几多輗軏负孤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南北东西凭阻截,驱驰纵輗軏。”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