珥貂著屐将无同释义


【貂】〔古文〕鼦《廣韻》都聊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雕。《說文》屬,大而黃黑。《後漢·輿服志》武冠,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註》應劭曰:貂內勁悍而外溫潤。徐廣曰:貂,紫蔚采潤,而毛采不彰灼,北方寒涼,本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遂爲首飾。《唐書·回鶻傳》服貴貂豽,內貂靑爲賦。又姓。《戰國策》貂勃。《註》齊人。又《史記·貨殖傳》狐鼦裘千皮。《爾雅翼》貂實類,故字亦作鼦。 《正字通》俗省作,非。

【屐】《廣韻》《集韻》奇逆切《韻會》《正韻》竭戟切,音劇。《說文》屩也。从履省,支聲。《增韻》木屐也。《晉書·宣帝紀》懿使軍士三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然後馬步俱進。或作跂。《莊子·天地篇》跂屩爲服。

【将无同】犹言莫非相同;恐怕相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亦作“将毋同”。宋程大昌《续演繁露·将毋同》:“王戎问老庄、孔子异,阮瞻曰:‘将毋同。’不直云同而云‘将毋同’者,晋人语度自尔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二讲:“‘将毋同’三字,究竟怎样讲?有人说是‘殆不同’的意思;有人说是‘岂不同’的意思--总之,是一种两可、飘渺恍惚之谈罢了。”参见“三语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