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府早闻政释义


【二府】称丞相与御史。《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敞行,皆遣主者随之。”章炳麟《秦政记》:“武帝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2.宋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二》:“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宋王安石《父制诰》:“践更二府,执国机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维扬南渡时,虽甚苍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黄相者。”3.明、清两代同知(知府的副职)的俗称。《儒林外史

【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皓切,遭上聲。《說文》晨也。又先也。《易·坤卦》由辨之不早辨也。又與皁同。《周禮·地官·司徒》宜皁物。《註》皁物,柞、栗之屬。《釋文》皁音早。本或作早。 《說文》作。从日在甲上。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