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裘惜光彩释义


【羔裘】用紫羔制的皮衣。古时为诸侯、卿、大夫的朝服。《诗·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刘宝楠正义:“郑注云:‘緇衣羔裘,诸侯视朝之服,亦卿、大夫、士祭於君之服。’……经传凡言羔裘,皆谓黑裘,若今称紫羔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孙叔敖﹞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

【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說文》痛也。从心昔聲。《廣韻》悋也。《增韻》憐也,愛也。一曰貪也。又叶息約切,音削。《曹植·贈丁儀詩》思慕延陵子,寶劒非所惜。子其寧爾心,親交義不薄。

【光彩】亦作“光采”。1.光辉;光芒。旧题汉伶玄《飞燕外传》:“真腊夷献万年蛤,光彩若月。”唐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诗:“秋空明月悬,光彩露霑湿。”茅盾《子夜》七:“一缕冷意从他背脊上扩散开来,直到他脸色发白,直到他的眼睛里消失了勇悍尖利的光彩。”2.光辉和色彩。三国魏曹丕《芙蓉池作》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3.光亮而华丽。《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簪珥光采,袿裳鲜明。”《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楼臺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