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子朝释义


【蛮子】古代戎蛮部落的首领。子,爵位名。《春秋·昭公十六年》:“楚子诱戎蛮子杀之。”孔颖达疏:“戎是种号,蛮是国名,子,爵也。”《左传·哀公四年》:“﹝士蔑﹞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2.泛指部落首领。唐白居易《蛮子朝》诗:“德宗省表知如此,笑令中使迎蛮子。”参见“蛮氏”。3.旧时泛称某些少数民族或南方人。带有轻视的意思。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老虔婆和那蛮子设计,送到相公一封书,説相公病危死了。”《水浒传》第二九回:“眼见得是箇外乡蛮子,不省得了。”何其芳《七一五团在大青山》:“我不能忘记那些你对我谈雪山、草

【朝】〔古文〕晁《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陟遙切,音昭。《說文》旦也。从倝舟聲。《爾雅·釋詁》朝,早也。《詩·鄘風》崇朝其雨。《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又朝鮮,國名。又姓。《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又《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音潮。《爾雅·釋言》陪朝也。《註》臣見君曰朝。《書·舜典》羣后四朝。《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註》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疏》凡天子三朝: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