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敌比锱铢释义


【轻敌】谓藐视敌方。《管子·重令》:“将帅不严威,民心不专一,陈士不死制,卒士不轻敌,而求兵之必胜,不可得也。”郭沫若等集校引安井衡曰:“轻敌,不恐之也。《兵志》:士卒恐将者胜,恐敌者败。”唐高适《燕歌行》:“身当恩遇恆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清唐甄《潜书·五形》:“轻敌示鋭,趣进示强。”2.谓忽视敌人。《老子》:“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寳。”宋陈亮《酌古论四·封常清》:“轻敌者,用兵之大患也。始常清以轻敌而失河阳,仙芝遂失陕郡。”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任何松懈战斗意志

【比】〔古文〕夶《廣韻》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音匕。校也,也。《周禮·天官》凡禮事,贊小宰,比官府之具。《註》比,校次之,使知善惡足否也。《儀禮·大射儀》遂比三耦。《註》比,校也。《齊語》比校民之有道者。又類也,方也。《禮·學記》比物醜類。《疏》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則學乃易成。《韓詩外傳》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挾行也。比於善,自進之階。比於惡,自退之原。又《詩》有比體。《毛詩序》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鄭司農云:比者,比方於物,諸言如者,皆比詞也。比之

【锱铢】锱和铢。比喻微小的数量。《庄子·达生》:“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錙銖。”《淮南子·兵略训》:“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錙銖有餘。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唐柳宗元《披沙拣金赋》:“观其振拔污涂,积以錙銖,碎清光而竞出,耀直质而特殊。”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吾无遗债累汝,汝亦无父母兄弟掣肘,得行己志,可勿受錙銖聘金。”2.比喻微利,极少的钱。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曼云先生家传》:“余常谓公平生有数反。家无常物,而用财如泥沙,不计有无,至錙銖之入,輒相顾动色,不苟取。”清许秋垞《闻见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