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太枯槁释义


【全身】1.保全生命或名节。《诗·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三国吴张悛《为吴令谢洵求为诸孙置守冡人表》:“若使羽位承前绪,世有哲王,一朝力屈,全身从命,则楚庙不隳,有后可冀。”北宋王禹偁《四皓庙碑》:“是知先生之出,非独谋汉也,实将救时也。先生之退,非独全身也,亦将矫世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适间这位贵友,途路之中,如此轻薄无状,岂是个全身远害的君子。”2.整个身体。茅盾《子夜》三:“她用一个脚尖支持着全身的重量,在那平稳光软的弹子台的绿呢上飞快地旋转。”

【太】《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同。《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又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又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又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又《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 亦作太。

【枯槁】亦作“枯槀”。亦作“枯稿”。1.草木枯萎。《老子》:“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纬通卦验》卷下:“灾则泽涸,物枯槁不生。”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宣王庙树》:“兗州曲阜县文宣庙门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稿已久。”宋梅尧臣《暮雪》诗:“草木一变妍,枯槁忘其真。”陈毅《题西山红叶》诗:“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2.指枯萎的草木。《文子·上仁》:“是以羣生以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汉书·礼乐志》:“枯槀復产,乃成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