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尾近良玉释义


【麈尾】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亮以麈尾掩口而笑。”唐白居易《斋居偶作》诗:“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牀。”《红楼梦》第一○九回:“只见妙玉头带妙常冠……腰下繫一条淡墨画的白綾裙,手执麈尾念珠。”

【近】〔古文〕《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音瘽。《玉篇》不遠也。《詩·小雅》會言近止。《易·繫辭》近取諸身。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又《韻會》迫也。《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註》位偪于君也。又《廣韻》《集韻》《韻會》巨靳切,音覲。《說文》附也。《增韻》親也,近之也。《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詩·大雅》往近王舅。《註》辭也。

【良玉】美玉。《韩诗外传》卷四:“良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汉扬雄《法言·寡见》:“良玉不彫,美言不文。”三国魏曹丕《与锺大理书》:“良玉比德君子,珪璋见美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