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烈焰而不灼释义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烈焰】见“烈焰”。亦作“烈燄”。1.炽烈的火焰。晋傅玄《正都赋》:“激衝风于秦炉,飞光天之烈燄。”唐杜牧《寄杜子》诗之一:“狂风烈焰虽千尺,豁得平生俊气无?”《说岳全传》第二三回:“一霎时,烈焰腾空,烟雾乱滚,烧得那些番兵番将两目难开。”秦牧《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他们终于双双变成美丽的蝴蝶鸟,冲出烈焰腾空而去。”2.比喻激情。叶圣陶《夜》:“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许地山《七宝池上的乡思》:“你的声不能变为爱的喷泉,不能灭我身上一切爱痕底烈焰。”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灼】《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音酌。《說文》炙也。《玉篇》熱也。《廣韻》燒也。《魯語》如龜焉。灼其中,必文於外。《前漢·霍光傳》灼爛者,在於上行。又《玉篇》明也。《書·洛誥》無若火始燄燄,厥攸灼敘弗其絕。又《立政》我其克灼知厥若。又《玉篇》灼灼,花盛貌。《詩·周南》灼灼其華。又《揚子·方言》灼,驚也。《註》猶云:恐也,煎盡也。《後漢·楚王傳》旣知審,寔懷用悼灼。又《唐韻正》之邵反。同炤。《禮·中庸》引《詩》:亦孔之炤。作亦孔之灼。◎按今文作昭。又《越絕書》灼龜,作炤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