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古文〕《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廣韻》荷戴也。《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又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註》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註》戴謂諡。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又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又
【五山】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嶠、方壶、瀛洲、蓬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嶠、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史记·孝武本纪》:“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三国魏曹植《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歷五山。”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五山即五岳也。”唐韩愈《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页】《集韻》奚結切《韻會》《正韻》胡結切,音纈。《說文》頭也。从从儿。又《六書故》頁卽首字,不當音纈。說文分部分切,非。
【峨】《廣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莪。《說文》嵯峨,山高。《陸機·從軍行》崇山鬱嵯峨。又峨眉,山名,在四川嘉定州眉縣南百里,或作峩山,有三峰,曰大峩,中峩,小峩。《名山記》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又閩之歸化泰寧,粵之太平,豫之郟縣皆有蛾眉山,名同而地別。又峩峩,高貌。《詩·大雅》奉璋峩峩。《註》執圭璋助祭者,儀容峩峩然。又《陸機·答賈長淵詩》淑問峩峩。又《韻會》通作俄。《前漢·揚雄傳》俄軒冕,雜衣裳。又叶魚羈切,音宜。《劉向·九歎》懷芬香而挾蕙兮,佩江蘺之菲菲。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雲之峩峩。又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