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讵】《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說文》詎,猶豈也。《莊子·大宗師》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後漢·光武紀》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宋書·沈約自序》若馳一介,四方詎不響應。又《玉篇》止也,至也,格也。又通作巨。《前漢·高帝紀》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能入乎。《師古註》巨,讀曰詎,猶豈也。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巨去聲。義同。又《字林》未知詞也。 《正字通》《讀書通》詎通作渠、鉅、遽,非。漢典考證:〔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巨上聲。義同。〕 謹按其據切係去聲非上聲,上字
【人为】1.犹为人。《礼记·乐记》:“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孔颖达疏引庾蔚之曰:“人为,犹为人也。言为人作法节也。”2.人力所为,与天然、自然相对。汉扬雄《法言·问明》:“命者,天之命也,非人为也。”明高启《偃松行》:“左伸右屈多异态,天自出巧非人为。”孙中山《社会主义的分析》:“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3.人造成的。如:人为的障碍;人为的困难。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力】〔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又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註》師古曰:力,勤也。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註》力,猶務也。又《後漢·
【假】《廣韻》古雅切《集韻》《韻會》舉下切,音賈。《詩·小雅》不遑假寐。《註》不脫衣冠而寢。又借也。《禮·王制》大夫祭器不假。《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取于物爲假。又《周禮·六書註》假借者,令長之類是也。又《禮·曲禮》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疏》假,因也。又《楚漢春秋》會稽假守殷通。《註》假謂兼攝也。又《爾雅·釋詁》假,大也。《詩·大雅》假哉天命。《儀禮·士冠禮》髦士攸宜,宜之于假。又設辭。《列子·楊朱篇》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爲之乎。又北假,地名。《史記·秦始皇紀》使蒙恬渡,取高關陶山北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