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映】暎”。照耀;映射。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清二石生《十洲春语·攟馀》:“若翠鸞之佐丹鸑,辉暎并丽。”贺敬之《放歌集·放声歌唱》:“在这镰刀、锤头和五星交相辉映的旗帜下。”
【烛】《集韻》持中切,音蟲。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蟲。 《字彙》俗作燭字。非。(燭)《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音囑。《說文》庭燎火燭也。《廣韻》燈燭。《禮·曲禮》燭至起。《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又《玉篇》照也。《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又《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註》道光照也。《梁書·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又《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又星名。《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漢元鳳四年
【频】〔古文〕《唐韻》符眞切《集韻》《韻會》毗賔切,音顰。《玉篇》急也。《廣雅》比也。《詩·大雅》國步斯頻。《傳》頻,急也。《箋》頻猶比也。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又姓。《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又《說文》水厓。《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傳》頻,厓也。《箋》頻,當作濵。又與顰同。《易·復卦》頻復厲无咎。《註》謂頻蹙之貌。又果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註》仁頻,賔榔也。頻或作賔。漢典考證:〔《詩·大雅》地之竭矣,不云自頻。〕 謹照原文地改池。 考證:〔《
【跋】《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魃。《說文》蹎跋也。《玉篇》跋,行貌。《詩·鄘風》大夫跋涉。《傳》草行曰跋,水行曰涉。《釋文》韓詩云:不由蹊遂而涉曰跋。又《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跋,躐也。又《類篇》本也。《禮·曲禮》燭不見跋。《註》跋,本也。《疏》本,把處也。又《前漢·揚雄傳》跋犀犛。《註》張晏曰:跋,躡也。師古曰:反戾也。又《後漢·崔駰傳》黎共奮以跋扈兮。《註》跋扈,强梁也。又《篇海》足後爲跋。故書文字後曰跋。又姓。《五代名畫補遺》跋異,汧陽人。又《集韻》《正韻》北末切,音撥。義同。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