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魍魉】1.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鬼怪。《孔子家语·辨物》:“木石之怪夔魍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鵂鶹岁久能人语,魍魎山深每昼行。”参见“罔两”、“蝄蜽”、“魑魅魍魎”。2.疫神。传说颛顼之子所化。汉蔡邕《独断》:“帝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为瘟鬼;其一者居若水,是为魍魎;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昔顓頊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魎鬼;一居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3.影子外层的淡影,光的衍射物。《文选·班固<幽
【森】《廣韻》所令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音參。或作槮。《說文》木多貌。《潘岳·射雉賦》蕭森繁茂。又盛也。《潘岳·籍田賦》森奉璋以階列。又植也。《元包·坤辭》丞森囤若。又《固陵文類》宋杜曾詩:哀猿藏森聳,渴鹿聽潺湲。《註》森去聲,所禁切,音滲。
【惨戚】慼”。亦作“惨慽”。悲伤凄切。汉苏武《答李陵诗》:“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晋陆云《答车茂安书》:“尊堂忧灼,贤姊涕泣,上下愁苦,举家惨慼。”唐李白《北上行》:“惨慽冰雪里,悲号絶中肠。”明王錂《寻亲记·应试》:“娘在家中,莫为儿惨慼。”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六:“不知道天地的久长,宇宙的辽阔,鳏寡孤独的惨戚。”见“惨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