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若收拾了细软行李释义


【不若】1.不如;比不上。《墨子·亲士》:“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唐柳宗元《非国语上·不藉》:“夫福之求,不若行吾言之大德也;人之用,不若行吾言之和乐以死也。”《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今日事已分明,不若抽身回去。”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文三桥》:“先生视扇云:扇大佳,恐损坏,不若纱帽为凉快也。”2.不依顺;不顺遂。《书·高宗肜日》:“民有不若德,不听罪。”曾运乾正读:“若,顺也。”《楚辞·天问》:“何献蒸肉之膏,而启帝不若。”王逸注:“若,顺也。”3.犹言不祥或不祥的事物。指传说中的魑魅魍魉等害人之物。《左传

【收拾】1.收聚;收集。《东观汉记·淳于恭传》:“﹝恭﹞家有山田橡树,人有盗取之者,恭助为收拾,载之归。”五代齐己《送泰禅师归南岳》诗:“有兴寄题红叶上,不妨收拾别为编。”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张氏姑妇同刈麦,甫收拾成聚,有大旋风从西来,吹之四散。”2.整理;整顿。《后汉书·徐防传》:“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北史·高车传》:“蠕蠕社崘破败之后,收拾部落,转徙广漠之北。”曹禺《雷雨》第二幕:“四凤,收拾收拾零碎的东西,我们先走吧。”3.招纳;收容。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收拾耆旧,尘忝班行。”

【了】《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聊上聲。《增韻》決也。《廣韻》慧也,曉解也。《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又訖也,畢也。《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又《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又秦吉了,鳥名。《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细软】亦作“细輭”。1.细致柔软。晋王嘉《拾遗记·方丈山》:“有草名濡奸,叶色如紺,茎色如漆,细软可縈,海人织以为席荐,卷之不盈一手,舒之则列坐方国之宾。”隋炀帝《天台识斋愿文》:“色香细輭,编满十方。”2.指轻便而便于携带的贵重物品。《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收拾细软家财,打做两箇包裹。”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带了些细软家私,上京寻那荆楚臣去。”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那一队娇嬈,十车细软,便是俺的薄薄宦囊;不要叫仇家抢夺了去。”茅盾《路》:“这是因为近来风声又紧,武昌城里的老百姓不得不打迭些

【行李】。《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北史·贺兰祥传》:“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明刘基《春秋明经·卫人立晋》:“奈之何讨贼之后,遽尔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视周室如无人焉。”清郝懿行《证俗文》卷六:“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参见“行理”。2.出使。《魏书·宗钦传》:“顷因行李,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宋叶适《送戴料院》诗:“世路岂云极,念子行李频。”《明史·刘宗周传》:“

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