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唱)【斗虾蟆】空悲戚释义


【正旦】传统戏曲脚色名。简称“旦”。由宋杂剧、金院本的“装旦”演变而来。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元杂剧、明清传奇及一些地方戏剧中都有此角色,在京剧里称作“青衣”。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冲末扮竇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还是我老妥做了天下第一个正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正月初一。《列子·说符》:“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鳩於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后汉书·党锢传·陈翔》:“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

【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亮切,音厰。《說文》導也。《玉篇》禮記曰:一唱而三歎。○按《樂記》今本作倡。又《廣韻》發歌也。《廣韻》亦作誯。《集韻》亦作昌。

【斗】〔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又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又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

【虾蟆】亦作“虾蟇”。亦作“蛤蟆”。1.青蛙和蟾蜍的统称。《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见食於虾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晋中州记》曰:惠帝为太子,出闻虾蟇声,问人为是官虾蟇、私虾蟇。”明杨珽《龙膏记·脱难》:“堪笑您井底虾蟆,只好去听候随衙。”曹禺等《胆剑篇》第一幕:“夫差:‘越国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几只蛤蟆一样的人,你竟敢不听大国君王的号令,还不是罪有应得吗?’”2.传说中的月中蟾蜍。3.借指月亮。4.胡桃仁的别称。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瓜瓠子曰犀胡,桃人曰虾蟆。”5.门上铜环的蟾形底座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

【悲戚】”。亦作“悲慼”。亦作“悲慽”。哀痛忧伤。《后汉书·冯异传》:“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輒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宋叶适《夫人陈氏墓志铭》:“夫人常顺听,不悲戚。”明徐元《八义记·报复团圆》:“娘在冷宫中悲慽,父在山中怨忆。”《再生缘》第十回:“望祈珍重休悲慼,见影如同见丽君。”曹禺《王昭君》第一幕:“盈盈从外走进,捧着孙美人的琵琶,满脸的悲戚。”

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