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节青旌光耀日释义


【绛节】使者持作凭证的红色符节。南朝梁简文帝《让骠骑扬州刺史表》:“故以弹压六戎,冠冕九牧,岂止司隶絳节,金吾緹骑。”唐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诗:“絳节朱旗分日羽,丹心白刃酬明主。”明顾大典《青衫记·乐天蒙召》:“感吾皇宠召,趋命还朝,絳节朱轮,紫泥丹詔,履舃重登廊庙。”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十六:“絳节夹青幢,鸣珂愉且闲。”2.传说中上帝或仙君的一种仪仗。唐杜甫《玉台观》诗之一:“中天积翠玉臺遥,上帝高居絳节朝。”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神霄,皆赐威仪,设於殿帐座外。面南,东壁,从东第一架六物:曰锦繖、

【青旌】见“青雀旌”。2.青色的旗帜。木青色主生,故可作为投降不杀标志。《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张玄稔﹞以状白承训,约期杀贼将,举城降,至日请立青旌为应。”胡三省注:“木行色青,木主生,使立青旌,以示不杀。”典

【光耀】亦作“光曜”。亦作“光燿”。1.光亮;光辉。《后汉书·公孙述传》:“会有龙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孟姜一走到花园里,月亮见了她便分外放出一段光耀。”2.光采;荣耀。《史记·外戚世家》:“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三国魏曹操《上书让封》:“优策褒崇,光曜显量,非臣尩顽所能克堪。”清李渔《慎鸾交·目许》:“偏是那榜首垂青,更觉的满身光耀。”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中的虽然是恩举,当然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乐语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