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厅致语怡愉奉太后释义


【对】《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又《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又對簿。《史記·李

【厅】《廣韻》他丁切《集韻》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汀。《廣韻》廳,屋也。《集韻》古者治官處,謂之聽。事後語省,直曰聽,故加广。《增韻》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乃始加广。

【致语】古代宫廷艺人在演出开始时说唱的颂辞。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诸军百戏,呈於楼下。先列鼓子十数辈,一人摇双鼓子,近前进致语,多唱‘青春三月驀山溪’也。”《宋史·礼志十六》:“元祐三年,罢春宴,又罢秋宴,以魏王出殯,翰林学士苏軾不进教坊致语故也。”清钱谦益《寒夜闻姬人语戏作》诗:“渐喜花朝近生日,拟裁致语慰凄凉。”钱曾注:“杨慎曰:‘宋时御前内宴,翰苑撰致语……虽欧、苏、曾、王皆为之。’”2.指艺人说唱这种颂辞。参见“致辞”。3.指宋元话本小说每回前的引子。清周亮工《书影》卷一:“故老

【怡愉】;和悦。《新唐书·柳宗元传》:“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宋史·孝宗纪赞》:“父子怡愉,同享高寿。”明唐顺之《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君本长者,居常怡愉简默,温温不见臧否。”汉

【奉】〔古文〕《唐韻》扶壟切《集韻》《韻會》父勇切,音唪。《說文》承也。《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又與也,獻也。《史記·藺相如傳》奉璧西入秦。又《集韻》房用切,音俸。養也,秩祿也。《史記·蕭何世家》高祖以吏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前漢·宣帝紀》帝詔小吏,勤事而奉薄,其益百石以上奉十五。別作俸。又姓。漢馬軍使奉揮,明奉科。

【太】《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同。《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又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又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又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又《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 亦作太。

乐语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