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通韬略释义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通】〔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又凡人往來交好

【韬略】1.古代兵书《六韬》、《三略》的并称。泛指兵书。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安公碑铭》:“幼聚童儿,必为军阵之戏;长交英俊,唯谈韜略之书。”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四:“唐自大中已来,以兵为戏者久矣。廊庙之上,耻言韜略。”严复《救亡决论》:“中国武夫识字,所恃为韜略者,不逾此种。”2.借指谋略,计谋。《旧唐书·越王係传》:“越王係幼禀异操,夙怀韜略,负东平之文学,藴任城之智勇。”《水浒传》第七六回:“枢相素读兵书,深知韜略。”郭澄清《大刀记》开篇三:“常明义有点韬略,是佃户当中的‘军师’,经常琢磨些对付白眼狼的

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