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杨倞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方六老爷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产不知禄已去北军,入未央宫欲为
【倘佯】1.同“徜徉”。徘徊;安闲自在地步行。《文选·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李善注:“倘佯,犹徘徊也。倘,音常。”汉刘向《九叹·思古》:“临深水而长啸兮,且倘佯而氾观。”元张可久《折桂令·九月八日谜社会于文昌宫》曲:“归路倘佯,一片秋声,两袖嵐光。”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八:“忘记了油墨,忘记了账本,我们是倘佯在悠闲中了。”2.山名。汉刘向《九叹·思古》:“倘佯壚阪,沼水深兮。容与汉渚,涕淫淫兮。”王逸注:“倘佯,山名也……言倘佯之山,其阪土玄黄,其下有池,水深而且清,宜以避世而长隐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