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穴】亦作“嵓穴”。1.山洞。《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晋左思《招隐诗》之一:“巖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至于嵓穴草泽之士,或节义敦篤,或文章高古,宜崇聘召之礼,以厚浇竞之风。”郭沫若《芍药及其他·飞雪崖》:“断床之下及左侧岩岸均洼入成一大岩穴。”2.指岩穴之士。《后汉书·章帝纪》:“其以巖穴为先,勿取浮华。”明归有光《邵民寿诗序》:“安陆姚克一尊巖穴。”清姚鼐《复张君书》:“僕少无巖穴之操,长而役於尘埃之内。”漢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豜豵】泛指兽崽。《文选·左思<吴都赋>》:“巖穴无豜豵。”张铣注:“豜、豵,并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