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为藩释义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道德】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寧。”唐韩愈《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2.老子《道德经》的省称。南朝宋鲍照《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

【藩】《唐韻》甫煩切《集韻》方煩切,音翻。籬也。《易·大壯》羝羊觸藩。《爾雅·釋言》樊藩也。《疏》樊圃之藩也。又域也。《莊子·大宗師》吾願遊于其藩。又《韻會》與蕃通。屛也。《詩·大雅》价人維藩。又通轓。《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註》藩,今時小車,漆席以爲之。又附袁切,音煩。《爾雅·釋草》蕁,藩。《疏》藥草知母也。又《韻補》方文切,叶音分。《韓愈·苗夫人墓銘》或毗于王,或式于藩。是生夫人,載穆令聞。 《五經文字》藩本藩籬字,亦作藩屛字,今獨用爲藩籬字。

三都赋其它诗句

&lt
&lt
&lt
&lt
#91